
答:BMI是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值(网上有很多BMI计算器可以用)。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建议,BMI在18.5到24之间属于正常范围。如果BMI低于18.5,可能意味着体重过轻,甚至可能存在健康问题或营养不良。
不过,BMI更常见的用途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,并以此间接反映体内脂肪是否超标。BMI≥40(严重肥胖)的人,几乎可以肯定脂肪超标。但很多BMI在25到30之间(超重),甚至BMI≥30(肥胖)的人,可能虽然脂肪较多,但并未影响日常生活或健康。相反,有些BMI正常的人,脂肪却堆积在危险部位,反而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。
正因如此,2025年1月14日,《柳叶刀·糖尿病与内分泌学》召集的58位国际专家提出了一项新的肥胖定义,不再单纯依赖BMI。那么,BMI是不是就完全没用了呢?倒也不是。但BMI必须结合至少一项其他指标来评估,因为脂肪的分布位置和脂肪量同样重要。
内脏脂肪藏在腹部深处,包裹着器官。和皮下脂肪(直接位于皮肤下方)不同,内脏脂肪可能侵入内脏,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肾脏问题甚至肝衰竭的风险。
BMI无法准确测量内脏脂肪。更好的方法是测量腰围:自然站立,呼气结束时,在肚脐上方测量。男性腰围≥102厘米通常意味着内脏脂肪超标。理想情况下,身高在168~198厘米之间的男性,腰围最好不超过身高的一半。
另一个评估内脏脂肪的方法是腰臀比。男性的腰围除以臀围应小于1.0(有研究认为理想值不超过0.9)。
简单来说:腰要比臀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