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》新书发布会
11.8
医学有温度,生命有力量
2025年11月8日,一场承载着抗癌希望与医学人文关怀的《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》新书发布会,于广州朗豪酒店3楼朗丰厅温情启幕。

发布会启动仪式:点亮生命之树
本次发布会由该书主编、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肺内一科主任医师杨衿记教授牵头举办,汇聚了医护专家、抗癌患者、媒体代表及各界嘉宾,以“让医学与人文共创肺癌患者的璀璨新生”为核心,通过真实的生命叙事传递抗癌力量,搭建医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的沟通桥梁。

发布会主题背景板:璀璨新生
1
书籍的起源与背景
11.8
《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》的诞生,源于杨衿记教授团队“医学需要温度”的朴素信念。2023年3月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肺癌分会成立,两年间,杨衿记教授带领团队打造“肺事讲·Lung Talk”科普品牌,以“讲好中国老百姓抗击肺癌的故事”为口号,通过患者口述与专家访谈的形式传播科学抗癌理念与抗癌正能量。

LUNG TALK纪事录:一起走过的抗癌之路
该书正是对21场“肺事讲”活动精华的沉淀,分为“肺腑之言”“肺疑所思”“肺解之谜”三章,既收录了患者的抗癌心声,也包含跨领域专家的专业解读,更有通俗易懂的肺癌科普指南,实现了从故事到知识、从情感到实用的全方位覆盖。

书籍《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》
2
抗癌患者生命叙事
11.8
发布会现场,三位抗癌患者代表到场、及一位患者家属线上分享他们的生命故事,生动诠释了“肺癌早已不是绝症”的理念——精准医疗的进步与人文关怀的温度,能让患者实现“有尊严、高质量的长生存”。
来自沈阳的王女士,2011年确诊肺腺癌晚期时,医生预判仅能存活3-6个月。为寻求生机,她跨越2000公里奔赴广州,14年间195次跨省奔波、累计飞行近40万公里,在杨衿记教授团队的精准诊疗下,从靶向治疗到微创干预,一次次闯过生死关。如今的她不仅能悉心照料九旬父亲,更能与亲友旅游、学唱歌,用行动书写了“带瘤生存,与癌共舞”的生命奇迹。

王女士讲述:跨越36万公里的生命奇迹
45岁的严女士曾是一名教师,2019年确诊肺腺癌晚期伴肾转移,罕见的基因突变让她陷入绝境。她加入临床试验后,在医护团队全程守护下,闯过化疗、免疫治疗到靶向药耐药的多重难关,如今已平稳抗癌6年。2023年参加“肺事讲”活动时,她得知自己的病情已成为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病,深受鼓舞,更如愿成为新书主角。她坚持练习八段锦、分享抗癌心得,从绝望主妇蜕变为“生命斗士”。

严女士讲述:从绝望主妇到生命斗士
退休后的易阿姨2018年确诊肺腺癌,术后复发辗转美国求医却收效甚微,2023年病情耐药后回归国内治疗。金时主任团队为她制定个体化方案,结合靶向治疗与中药调理,不仅有效控制病情,更用细致的人文关怀化解了她的焦虑。如今的她游历多国,自信宣告:“中国的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早已与国际接轨,我要高质量活过10年以上。”

易阿姨讲述
到场嘉宾还有既是医护专家同时也是抗癌女卫士的佘主任,她分享了自己12年的抗癌历程:确诊晚期肺癌后,经历同步放化疗、多发胸膜转移、多次脑转移及开颅手术,疫情期间更因严重肺部感染进ICU,却在杨衿记教授团队的救治下顽强重生。她患病时儿子正读高考,如今孩子已研究生毕业即将就业,这份牵挂成为她坚持的动力。

佘主任分享
患者家属许先生作为代表,通过现场连线讲述了母亲2022年确诊晚期肺癌后的治疗经历,在杨教授团队的诊疗下,母亲打破半年生存期预判,2024年底成功手术康复。他感慨,家属的陪伴、不特殊化对待患者以及坚定信任专业医疗团队,是抗癌路上的重要支撑,同时提醒大家理性看待网络医疗信息,AI工具仅可辅助理解专业术语,不能替代医生诊断。

家属代表许先生连线
3
专家媒体深度对话
11.8
在媒体深度对话环节,广州日报、新华网、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围绕医学进步传播、一体化健康服务闭环、新书社会价值等议题与专家展开交流。

媒体深度对话:肺腑之言

媒体记者互动:传播温暖的力量

对话主编:有温度的医者
针对“如何向社会传递医学进步力量”的提问,陈华军教授介绍,肺癌治疗已从2000年前仅有少数化疗药物、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5%,发展到如今靶向药迭代至三代、免疫治疗普及,晚期五年生存率提升至20%-30%,医学进步为抗癌提供了更强大的“武器”;

杨佳鑫教授则补充,心理学科正通过普及“肺癌是慢性病”的认知,帮助患者摆脱恐惧,主动面对疾病。

谈及国家“十五五规划”提及的一体化健康服务闭环建设,金时教授分享了具体实践:建立区域医疗中心,组织专家下基层普及技术;依托分级诊疗政策,构建省级与县市级医院双向转诊机制,实现肺癌患者全程管理;与社康建立定点助诊机制,让患者在社区完成常规检查。

刘向欣教授则建议,通过网络、书籍等渠道向西部及落后地区传播先进抗癌理念,助力医疗资源均衡化。

针对新书出版初衷,刘向欣教授表示,书籍以真实叙事打破“肺癌等同于死亡”的固有认知,特别邀请家属参与创作,倡导“不隐瞒、巧表达”的沟通理念;

出版界代表张远文主任分享,医学人文出版虽属小众,但价值重大,此前《怒放的生命》一书曾帮助肺癌患者家属走出悲伤,证明这类书籍既能传递医疗知识,更能带来精神慰藉。

李安娜教授则从“lung talk”活动实践出发,强调患者声音对临床的反哺作用——让医生更关注患者的成长背景与真实需求,优化治疗效果的同时促进专业成长。

杨衿记教授在总结中表示,新书的出版是团队多年深耕医学人文的成果,希望通过真实故事消除社会对肿瘤的偏见与污名化叙事,让肿瘤患者、家属及普通大众都能从中获得力量。他提到,中国医院不仅推进三级医疗网络、医联体建设及基层医疗下沉,更承担着援藏援疆等医疗支援任务,肿瘤学科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正如书中所传递的,抗癌不仅是患者的孤军奋战,更是医护人员、家属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接力。
4
现场签书赠书环节
11.8
会后还有与到场患者及嘉宾的签书赠书、以及大合影等活动,贯彻了一致的“医学也有温度”理念。



发布会后签书赠书活动:记录温暖

发布会合影
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一本书的亮相,更是一次医学进步与人文精神的传播。从靶向药迭代到免疫治疗突破,从多学科协作到同情给药制度落地,中国肺癌诊疗正以精准医学守护生命;从“lung talk”活动到医学人文书籍出版,从患者故事分享到家属陪伴支持,人文关怀正温暖着每一段抗癌旅程。
会场暖心布置




抗癌卫士的时光长廊、生命之树签到台
《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》
让医学与人文共创肺癌患者的璀璨新生

《肺癌患者的生命笔记》的问世,将为更多癌症患者及家属点亮希望之光,推动“把肺癌变为慢性病”的目标早日实现,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。杨衿记教授团队期待,未来能继续记录更多抗癌故事,让生命的力量持续传递。
出品 |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(肺癌分会)
审核 | 杨衿记
编辑发布 | 陈基
